日本人向來以自豪的「款待精神」(おもてなし)聞名,不少人都因為日本人細膩體貼的「日式服務」而專程到日本旅遊。然而,自中國觀光客再次湧入日本各地旅遊後,他們表示感覺日本服務品質下降,甚至遭受到「鹽對應」(冷待)而大受衝擊。不少人質疑這是否因為日本人的「厭中」情緒所導致。日本媒體DIAMOND ONLINE就探討了這個疑惑…
【「迷惑電話の報復か」中国人観光客が日本人の“塩対応”に困惑…処理水問題とは別の根深い理由】#国際・中国https://t.co/gEkoD2hrSn
— ダイヤモンド・オンライン (@dol_editors) September 15, 2023
今年春季起,來自中國的入境旅遊人數開始出現復甦跡象。5月訪日中國遊客人數達到10萬人次,6月達到20萬人次,7月達到31萬人次,8月還取消了團體旅行的禁令,有36萬人次到訪日本。當中越來越多中國遊客表示自從「福島核廢水排放問題」之後,對於日本的服務質素感到了一些微妙的變化。
上海遊客分享經驗:從接待員的態度感受到自己不受對方歡迎
來自上海的徐偉明(化名)在東京從事旅遊業務,他表示不少中國遊客除了對日本物價的上升感到驚訝,更認為日本的服務質素比起疫情前變差了不少。以下是其中一個例子︰
有一名中國遊客在京都預訂了一間約1萬人民幣(約20萬日圓)的高級酒店。當他向前台接待員詢問能否預約庭園裡的茶室,卻被拒絕了,對方只是冷漠地回答了一句「不可以」。就算語言不通也能從接待員的態度感受到自己不受對方歡迎。明明支付了高額的費用卻受到了差別對待。不但如此,甚至在辦理入住和退房手續時也沒有任何接送服務。另外他還提到明明是有很多外國人居住的酒店,卻要依賴翻譯軟體溝通,導致花費了很多時間處理問題。可見在疫情後,日本觀光業界面臨人手嚴重不足的處境。
一名到訪新宿的中國遊客認為,日本的服務態度不如以往會不會是中國民眾因核廢水排放一事打電話騷擾日本商家,而對這些騷擾電話的報復所導致。另一方面,徐偉明則表示中國現在在國際社會上常成為受到抨擊的對象,導致中國遊客有時會對於日本人在接待歐美遊客與亞洲遊客時的差別過於敏感。
另一位負責赴日中國旅行團行程的中國人陳浩軒(化名)認為在疫情之前,一些中國遊客的確被認為是「不懂禮貌、自私自利」,令人感到討厭,但他們也在互相學習中,然而疫情後日本觀光業界一直處於人手嚴重不足的狀態,令他們沒有餘力靈活地應對遊客和提供完美服務。例如有中國遊客分享在都心內換乘電車時要小心,「如果向車站工作人員問兩次同樣的問題會不耐煩」、「年輕車站工作人員的對應十分冷淡」。
其實編輯今年也聽到很多香港人與台灣人講述感到日本服務業質素下降的體驗。對於質素下降其中一個解說,就是疫情令到很多有經驗的年長服務業員工流失,開關後人手又不能立即追上進度,結果就要起用沒有經驗的年青員工,令質素下降。如果問我的話,我就相信這個說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