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持續,大家買外賣的次數比以往或多或少增加了吧?有多留意外賣的即棄筷子嗎?為什麼有些即棄筷子的筷子尾(非夾食物的部份)是斜的,有些是平的,有些中間輔助分開的坑紋的?最近facebook專頁魚漿夫婦就分享了關於即棄筷子的冷知識,其中一部份就是來自2年前日本TBS電視台的《この差って何ですか?》,介紹過即棄筷子的歷史、種類和背後的故事。
#冷知識 #筷子…
魚漿夫婦頻道さんの投稿 2020年9月8日火曜日
1. 竹筷子
最初的即棄筷子出現在江戶時代(1603年-1867年),當時主要是以竹製的。
2. 丁六箸
到了明治時代( 1868年-1912年)人們開始流行把用剩的杉木作材料製成杉木筷子。明治10年左右(1878年)人們稱這款最普通的即棄筷子為「丁六箸」(見下圖)。「丁六箸」取名自當時的流通貨幣丁六銀貨,期望「丁六箸」也可在世界上流通、發揚光大。
3. 小判箸
約10年後,人們改良了「丁六箸」,將筷子尾的角削掉更符合手型,於是「丁六箸」便進化成「小判箸」。由於圓角「小判箸」的形狀與江戸時代流通的金幣「小判」十分相像,因以為名。
延伸閱讀:日本媽媽日日玩Switch「RingFit健身環」減走20kg!持續運動+低糖均衡飲食最重要
3. 「元禄箸」
再10年後,人們又改良「小判箸」,在中間拉開的位置分別削了坑,方便用家更容易分開筷子。這款誕生在明治30年(1898年)的即棄筷子便是「元禄箸」。同樣地,「元禄箸」亦是以貨幣命名。它的名字源於江戶時代的「元禄小判」,由於當時財政困難的江戸幕府將鑄造「元禄小判」的金量減少,而「元禄箸」也在製作中間削減了木材故以此為名。
4. 利久箸
明治後期日本人「以客人為先的心」促成了即棄「利久箸」的出現。這款兩頭尖的筷子代表人神共食的意思,已有悠久歷史。而正式命名及為人熟知是因為戰國時代(1467年-1615年)茶道人千利休為了讓客人可享受到杉木的香氣,於是親手削了木筷子。「利久箸」一般用於婚宴、新年、高級餐廳等。雖然有時會看到人們稱之為「利休箸」,但因「利久箸」背後有店舖可不「休」並永「久」存續的寓意,故「利久箸」的名字更吉利。
5. 天削箸
還有一款是大正時代(1912年-1926年)出現、頂端削出斜面的「天削箸」。斜面切割可以更多、更立體地呈現木紋,這個改良款式也是與用家手感無關,只是本著「以客人為先的心」,希望讓用家可以欣賞木紋。
平常用即棄筷子時沒想過背後有這麼多的歷史和故事吧!下次用的時候可以留意辨認一下自己用的是哪個款式呢!
この差って何ですか?
電視台:TBSテレビ
參考文章:割り箸の種類には、じつは深い意味があっ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