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讀者都有聽過梅姐梅豔芳的《尋愛》。有追看LikeJapan文章就會知道《尋愛》其實是翻唱自日本歌手竹內瑪莉亞的「Plastic Love」。雖然竹內瑪莉亞在婚後復出與丈夫合作推出的專輯『VARIETY』(1984年)大熱,「Plastic Love」也有被收錄在其中。但其後推出的單曲「Plastic Love」Remix版(1985年)只能在Oricon榜獲得第86名。然而歌曲時隔32年,在2017年被一位名為「Plastic Lover」的YouTube用戶上傳了「Plastic Love」七分鐘版本,配以一張竹內的黑白靜止照。其後在YouTube的演算法影響下,點擊率不斷上升,直到今天為止有高達3100萬人次看過這個影片。
前文提要:13首改編自日語歌曲的廣東歌
「Plastic Love」在1984年首次推出,當時日本正處於泡沫經濟的時期。歌詞正正就是描寫那個紙醉金迷的時代,人們對愛情的觀念變得比以前沒那麼拘謹,如同塑膠一般,少了一份真摯。
一個沒有任何官方背景的YouTube用戶所上載的影片能得到如此大迴響,甚至在歐美圈爆紅,一切都要歸功於YouTube的演算法。
YouTube的演算法根據用戶自身觀看影片的習慣,以及與用戶有相似習慣的其他用戶所偏好觀看的影片,來在向用戶推薦他們有可能有興趣的影片,若演算法「料事如神」,成功吸引用戶在看到該影片時點擊進去,便能大大地增加影片的點擊數。
2017年的一個帖子 外國大流行的起點
而這次「Plastic Love」的流行要追溯到2017年,一位網民在Reddit上開的一個帖子:
Maria Takeuchi — 竹内 まりや (Plastic Love) [J-Funk] (1983) from listentothis
「Taeko Ohnuki gets posted here and elsewhere on Reddit a lot – she’s amazing, and I found Maria Takeuchi through a Youtube suggestion. This song is so killer! Make sure you listen all the way through the to English at the end – just slays me.」
此貼文吸引了大量Reddit用戶點擊或是在YouTube上搜尋「Plastic Love」,又因這首確實是一首好歌,前去搜尋的人駱驛不絕,推高了樂曲的點擊數,同時又因YouTube演算法的關係令到更多人接觸到這首歌,使這首「Plastic Love」在歐美圈廣泛流傳。加上不少將這首歌和配圖製成meme,令這首歌前所未見地爆紅。
35年後 遲來的「Plastic Love」MV
擁有歌曲版權的日本華納音樂當然不會放過這個良機,乘著這股風潮在2019年第一次推出「Plastic Love」的MV。
影片描述:「時隔35年,Plastic Love的全新演繹。」
然而引來外國網民的尖銳吐槽:xLiveTunex「Are you telling me this song is getting a MV after 35 YEARS ?!?!?! Damn」(你是在跟我說這首歌35年後才有MV?)
在留言欄往下拉可以看見還是英文留言佔了大多數,「Plastic Love」在現今歐美圈的地位搞不好等同上世紀的「Sukiyaki」呢。